EACIPA观点
2020年疫情下的投资思考
发布日期:2020-02-14 浏览次数:166
者:美中投资促进会金融投资专委会
新年伊始,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肆虐全国,2020从一开始就注定不易。同时,本次疫情给金融市场带来短期扰动,对金融机构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应对疫情对经济产生的压力?本文将以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的冲击为鉴,从宏观角度来探讨疫情下对主流行业的一些投资预判及经济影响分析。至此特殊时刻,本文通过深度分析,希望给各位投资者和从业人员一些参考和方向。
预判此次疫情对行业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这次疫情跟非典类似,对服务业带来严重冲击。隔离限制带来了交通流量下滑。据统计,2020年春节全国铁路、道路、水路和民航累计共发送旅客13.52亿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40%;再加上本次疫情恰逢春节消费旺季,影响程度或将更大。会导致消费服务短期受创,但是伴随着开工和社会秩序的逐渐恢复,旅游市场和交通运输大概率会在此次疫情得到控制后逐渐恢复;休闲旅游需求持续升级、旅游产品供给日趋丰富、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板块和交通板块长期增长逻辑未变,后续板块如出现超跌,有望带来长期配置机会。非典时期电影行业并不突出,而此次春节档却颇受看好。7部春季档影片宣布撤档,短期内对院线板块承压,长期来看,院线电影选择线上播出,其制作出品方与线上合作方均受益,使得院线进一步承压。若院线电影制作方线上放映时间若未得到相应管控,院线电影板块长期内也会受影响。此外,即便疫情消退,这些行业需求的修复也要依赖于长假等时间窗口。
二、疫情制约外出,装扮消费需求受阻,销售旺季影响加深。虽然当前零售渠道比2003年时更为丰富,网上购物使得消费的便利性提升,但由于出行的减少,人们的装扮需求短期下降。本次疫情爆发的春节期间正值珠宝,服装,快时尚等产品的销售旺季,因此,本次疫情对其影响程度或将超过非典时期。但中长期消费潜力释放和消费升级趋势不变。人们出行增加会带来这些行业需求的较快修复。
三、工业生产淡季,疫情短期扰动。2003年非典时期部分工程机械销量增速下滑,相关上市公司收入也现回落。但本次疫情爆发在生产淡季,目前来看本次疫情只是延缓复工节奏,给生产带来的短期压力更大。此外,光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是武汉市的三大支柱产业。武汉和整个湖北省恢复生产的时间现未可知。长期来看,疫情对制造业产业链的影响会随着疫情减弱、工业生产恢复后逐渐消失,但处于各类产业链末端的小微企业,如果经历持续的停产停工,可能面临的是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破产的问题。
同时,非典时期经验表明,部分行业能够免疫于疫情而发展。医疗行业快速发展,走势明显前高后低。疫情事件给医疗行业提供了快速发展机会,但随着疫情由严峻转为缓和,医疗行业的表现也呈现前高后低。农副食品行业作为生活必须,在疫情冲击期间需求基本保持稳定,但需警惕价格上涨风险。汽车销售短期承压,长期或迎修复机会。短期来看新型肺炎疫情冲击难免令汽车销售承压,但长期来看其实会推动行业发展。短期内可以考虑医药,中长期来看,汽车板块会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疫情“限足”也给新兴产业提供了发展机遇。由于疫情“限足”带来的出行不便,线上渠道购买成为新的大热。另一方面,疫情也催化了部分能够转移至线上的服务消费行业。比如早已火热的手游、短视频,线上办公等领域,再比如此前已有试水的在线教育等领域。此外,受到疫情冲击的部分服务行业也尝试转战线上渠道。但是,疫情催化下的新兴行业,其成长属性的判断还是要回归到行业自身。投资者短期内需考虑谨慎观望。
从非典时期的经验来看,疫情期间的市场震荡,往往会随着疫情的淡化而慢慢抚平。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本次新型肺炎疫情对行业的影响。首先,对于受到明显冲击的行业而言,要关注疫情结束之后的需求修复。其次,对于疫情“免疫”行业而言,要在清楚地区分短期和长期影响的基础上把握节奏。最后,对于疫情催化下的新兴行业而言,其成长属性的判断还是要回归到行业自身。希望广大投资者朋友建议不必恐慌,密切关注疫情变化,理性投资。
2020年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一个考验之年,谨慎风险投资,应高度注重现金流的储备。国家会出台系列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和实体企业。对于新兴医药,大健康,旅游,文娱,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是爆发增长的一年。相信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很快就会过去。一切会回到有续而稳健的轨道。
美中投资促进会以美国和欧洲为主,世界各国金融、科技、教育、文化、贸易等领域的精英共同发起,在全球领域,美中投资促进会(ACIP)致力成为推动欧、美、中金融资本、产业创新、教科文卫、文旅健康交流互动最具影响力的平台。美中投资促进会在全球40多个国家设有分会,目前有5000多名国际顶尖的专家、学者、教授,4000多名全球各领域杰出企业家。汇聚了全球优势资本、顶尖人才、优质项目,形成全球会员和产业板块之间交互整合、深度链接、创新升级、资本配套、资源优配。美中投资促进会致力于打造成为“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民间桥梁”。